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6
0

今天的故事是實際發生過的案例,但為了保護當事人及企業,將相關資訊做了許多簡化來呈現。

首先,讓我們依照慣例來想像一個場景:
一份價值上千萬的合約,在專案進行中出現糾紛。對方為了毀約,在法庭上,由對方律師聲稱:「我方當事人從未簽署這份文件,這份電子簽章是偽造的!」
針對這個攻擊,左右勝負的不再是話術或合約條文,而是是否能提出具備完整、有法律效力的數位證據。

想想,假如你是當初負責該企業導入電子簽章系統的 PM,你要怎麼協助客戶的法務,提出讓對方啞口無言的證據?


對方律師會怎麼質疑?

在這場攻防戰中,對方律師通常會從以下三個角度來試圖推翻電子簽章的效力:

  1. 身份攻擊 (Identity Attack):「這不是我簽的!」,聲稱被冒名簽署或盜用帳號。
  2. 完整性攻擊 (Integrity Attack):「我簽的不是這一版!」,質疑文件被事後修改。
  3. 意圖攻擊 (Intent Attack):「我不知道我是在簽合約!」,主張簽署時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法律效力。

異議あり!拿出你的數位證據

假如前面的文章你有仔細看,相信面對這些質疑,你已經能想到該如何提出反擊證據了吧?

  1. 身份驗證記錄 (反駁身份攻擊)
    異議あり!透過如 Email+ 手機 OTP 雙重驗證或自然人憑證等機制,可確保是只有本人能完成簽署。想要同時盜用信箱與手機的難度極高,因此能有效證明簽署人為本人。

  2. 完整稽核軌跡 (反駁完整性攻擊)
    異議あり!每份電子簽章文件在簽署當下都會被蓋上時間戳,並產生唯一的雜湊值 (Hash)。只要文件有任何更動,驗證就會失敗。這能證明合約內容未經修改。

  3. 詳細簽署歷程 (反駁意圖攻擊)
    異議あり!系統會完整記錄簽署者開起文件、勾選我已閱讀並同意以及完成簽署等所有行為。這些紀錄證明簽署人是有意識地進行簽署,而非被誤導或誤觸。

p.s. 題外話,假如不知道異議あり! 是什麼,大力推薦去了解一下「逆轉裁判」這系列經典的作品。


電子簽章系統的導入,不單只是讓簽署流程更快、更方便,更重要的是確保同意書和合約等文件能經得起法律檢驗。一套好的電子簽章系統,要能在每一次的簽署中,為使用者建立一組完整的證據包,才能在關鍵時刻保護好個人或企業。

今天帶大家看了一個簡化過的實際臺灣法庭案例,那假如今天跟公司簽合約的是來自歐洲的客戶,這份電子簽章在國外也有效嗎?
明天,讓我們跨出臺灣,看看歐盟的電子簽章法規 — eIDAS。


上一篇
電子簽章在醫療產業的法規遵循與挑戰
下一篇
臺灣的電子簽章在國外有效嗎?淺談歐盟 eIDAS
系列文
簽章戰略!從需求到上線,PM 也懂的電子簽章技術與專案實戰3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